對肌膚刺激10種化學成分
你是否好奇過日常生活用品和保養品背後的化學成分嗎?從防腐劑到維生素,每個小小成分都是一個故事的開始。
我們將深入了解這些化學文字背後的意義,拆解每個成分背後的作用。
1. 合成抗氧化劑(BHA / BHT)
特性: 具有類似防腐劑的作用,容易引起皮膚炎及過敏反應。歐盟已列為環境賀爾蒙。
建議: 考慮使用天然抗氧化劑替代,並留意是否符合個人肌膚需求。
2. 礦物油/石蠟油( Mineral oils)
特性:低純度礦物油/石蠟油容易增加肌膚負擔,可能會引起肌膚過敏、泛黃、毛孔粗大等症狀。
環境影響:製造過程對環境有害。
建議:推薦選用高純度礦物油/石蠟油或使用其他天然油脂替代。
3. 石化合成脂(IPP/IPM )
風險:長期過度使用容易讓皮膚角質化、變得粗糙蠟黃,有致痘痘、粉刺的風險。
建議:使用時適量即可,可選擇含有保濕成分的產品。
4. 防腐劑 (Parabens)
特性:對肌膚刺激性高,容易有過敏反應。
風險:少部分人可能引發接觸性蕁麻疹。
建議:使用時請留意個人肌膚狀況,可考慮選擇無防腐劑或天然性產品。
5. 防腐劑 (MI / MCI)
特性:容易刺激皮膚並引起過敏反應。
濃度限制:MI不得超過0.01%,MCI不得超過0.0015%。
提醒:選擇產品時要留意MI / MCI的濃度,尤其對防腐劑敏感的人。
6. 維生素A
風險:易造成肌膚敏感、脫屑、泛紅、搔癢等皮膚炎症狀。對光紫外線極為敏感,使用不慎肌膚易反黑。
建議:初次使用時應逐漸增加濃度,並且在晚間使用,白天時注意防曬措施。
7. 酸類
特性:具刺激性及不耐光性,不當使用易導致副作用產生,如敏感、灼傷、反黑等。
提醒:使用前須詳閱使用說明,避免與其他產品混用,並注意防曬。
8. 石化&硫酸鹽類界面活性劑(SLS / SLES / ALS / ALES)
特性:對敏弱肌更具刺激性,長期使用容易造成肌膚保護力下降,導致肌膚屏障受損、逐漸粗糙、黯淡無光澤。
建議:敏感肌膚者建議選擇溫和的清潔產品,應盡量避免使用此類活性劑。
9. 界面活性劑/乳化劑 (PEGs)
特性:清潔力強,但容易增加肌膚負擔。
環境影響:生產過程對環境有害,也可能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環境荷爾蒙。
建議:使用時需留意肌膚敏感度,可選擇對環境友善的產品。
10. 酒精(Alcohol)
特性:對敏弱肌更具刺激性,長期使用易使肌膚保護力下降,導致肌膚屏障受損、逐漸粗糙、黯淡無光澤。
建議:敏感肌膚者應避免長期使用,可選擇無酒精或低酒精濃度的產品。